2023年5月4日上午,上海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奉贤博物馆举办思政课程建设专题研讨会。本次专题研讨会围绕“大中小学一体化,校内外一体化,知信行一体化”主题,聚焦一体化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交流研讨社会大课堂和大中小幼一体化思政课相结合的理论思考与实践经验,积极探索党建引领、资源融合,依托区域化党建和思政课实践基地等平台,构建长效合作机制,力图形成具有可复制、可推广价值的奉贤经验和上商特色做法。来自上海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奉贤区文化和旅游局、奉贤博物馆、奉浦街道、奉贤区教育学院、奉贤区中小学的领导、专家和教师近20人出席了此次研讨会。会议由上海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费黎艳主持。
去年的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本次研讨会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等十部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等精神,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推动新发展阶段上海商学院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今年在人才培养和学科专业建设方面的四项特色工作之一。
研讨会上,费黎艳首先对奉贤区文旅局等单位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的支持表示了感谢。在简要介绍了上海商学院的概况后,费黎艳把马克思主义学院目前坚持“开门办思政”,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的“大思政课”建设长效合作机制,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积极开展党的理论的大众传播,统筹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的初步成果向与会专家做了介绍;围绕实现整体性贯通、促进结构性优化、形成层次性衔接、确保能动性育人等四方面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出自己的看法。
奉贤博物馆馆长张雪松从中国文字的起源开始,“剧透”了在汉字演化和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诸多珍贵文物,详细介绍了本次奉贤博物馆年度大展——“丹甲青文”中国汉字文物精华展的策划、筹备、布展的情况。奉贤区教育学院高中思政教研员张世杨结合小学、初中、高中的思政教材内容,介绍了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规范和要求,并对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出了基于教材精准把握、基于学情精心研究,基于资源全面整合三点建议。
奉贤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滢涛提出,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部分,在传承和弘扬文化、教育和启迪公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次奉贤博物馆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改变以往传统教育模式,以思政角度为切入点,用创新教育模式解读传统文化,挖掘潜力,重视与社会各方面的协作。充分展现了博物馆教育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发挥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随后,结合奉贤区的历史与红色文化资源、上海商学院商科特色,围绕“探寻文化根基,构筑精神底色”的研讨主题,来自奉贤区博华双语学校、奉贤区肖塘中学、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奉浦街道、奉贤区博物馆、以及上海商学院的领导、教师们分别进行交流发言。就如何深化交流合作,形成一体化协同育人合力;举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同上一堂思政课”相关活动;思政课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创新,提升课程育人效果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深入交流。
最后,奉贤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蒋益峰对此次研讨会进行总结。他指出,目前各地继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改革创新成果正在校园中实践。奉贤区文旅局、奉贤博物馆将和上海商学院一起,加强顶层设计,共同积极探索党建引领、资源融合;以此次“丹甲青文”文字精华展为契机,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让“静态”的思政理论在“动态”的社会生活中鲜活呈现;联手打造育人实践基地,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长效合作机制。
上海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将认真总结此次研讨会成果,在继续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围绕统筹资源优势、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学路径等方面持续发力,切实増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与亲和力、针对性,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通、内外互通的育人新格局,努力实现学段衔接、学科融合、家校协同、社会共育,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撰稿、摄影:周自豪;审核:费黎艳)
|